
不种荔枝的日本人 凭什么把中国荔枝捧成夏日顶流
日本人不种荔枝,却能将中国荔枝推崇为夏日顶流,原因在于他们独特的品味和文化认知,尽管日本本土不产荔枝,但日本文化中对优质食材的鉴赏力和推崇度极高,他们善于将外来食材融入本土文化,赋予其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中国荔枝在日本受到广泛欢迎和追捧,成为夏日里的热门话题和享受,这段摘要简洁明了,概括了文章的主旨。
文 | Foodaily每日食品 Giselle Yin
今年夏天的荔枝吃了吗?
今年被称为“荔枝大年”,荔枝产量暴涨,价格跳水,让人轻松实现“荔枝自由”。叠加影视剧《长安的荔枝》带来的热度,食饮品牌纷纷造起了荔枝新品,顺丰产地直送、奶茶店、HPP果汁、冰淇淋、蛋糕甜品甚至瓜子……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你吃上荔枝。
图片来源:如果、瑞幸、洽洽
不过,尽管荔枝制品热度大增,但国内荔枝消费还是以鲜食为主,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荔枝鲜食消费比例可达95%,深加工比例仍待提高,也缺乏全国性的爆品。
但在日本,鲜果供应极少——国产荔枝市场份额仅占1%,国内几乎只能买到冷冻荔枝——荔枝却成为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夏季印记的水果风味,麒麟、朝日等巨头纷纷推出夏季限定荔枝口味新品,荔枝堪称夏季顶流之一,甚至还诞生了世界厨房海盐荔枝味这种火了十几年的夏日爆品。
中国的荔枝,怎么成了日本的夏日顶流?
虽然铺垫确实有点长,但这事儿不得不先从荔枝的世界传播路径开始盘起。
01 中国——全球:“贵妃甄选”东方珍果,走向世界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荔枝,在诸多海外国家可谓是“东方珍品”。
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全球共有两个原生种,分别原产于菲律宾和中国。其中,菲律宾荔枝为野生种,不具备食用价值;而中国荔枝的栽培历史已超过2300年,栽培品种达300-400个,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总量的70%,是名副其实的荔枝大国。
产地优势和消费基础,都为荔枝打上了深深的“中国水果”烙印。
而杨贵妃和荔枝的典故,以及像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文人墨客的诗句,不仅极具“广告效应”,让荔枝在中国家喻户晓,也让荔枝在海外传播中,自带东方浪漫风情,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荔枝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力。
例如,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口岸对外贸易发达,荔枝以精美的中国外销画的形式乘着西方船舶传到了欧洲,也随着商贸活动和人员流动进入了越来越多植物学家的视野。18世纪,欧洲贵族竞相建造温室,引进海外植物,荔枝也作为“东方珍果”被多次引种,但最终因为气候限制未能成功广泛种植。
荔枝图纸本水彩画,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同时,在十八、十九世纪,随着海运与温室技术的发展,以及嫁接与繁殖技术的提升,荔枝得以随着殖民扩张、华人移民的脚步,被引种到东南亚、美国夏威夷、欧洲、非洲等地,完成之一轮世界传播。
目前,除中国外,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种植荔枝,包括越南、泰国、老挝、印度、美国和墨西哥等。虽然这些地区的种植规模相对有限,但这一轮国际传播不仅让荔枝在多个区域积累了消费认知,更为后续的荔枝爆款产品提供了创新灵感,为提升荔枝的全球影响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02 欧洲——日本:一款“东方风情”法国酒,掀起日本荔枝热
那么,荔枝热是怎么在日本出现的?
让我们把视线转向法国。
1989年,法国酒类公司保乐力加推出了世界上之一款荔枝利口酒SOHO。
在90年代,亚洲成为新兴的文化兴趣区,“亚洲时尚(Asian Chic)”席卷欧美,在时尚、酒类、香氛、音乐、电影、广告等领域,均产生了东方元素和西方创意的融合。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保乐力加在寻找东方风情元素的过程中,发现了荔枝,并从荔枝果汁、果肉中萃取出荔枝的香气,创作出了一款无色透明、酸度适中,又有荔枝细腻优雅的香气的利口酒。
这款源自“东方灵感”的酒定义了“荔枝利口酒”这一品类,也填补了利口酒在东方风味上的空白。
陌生又迷人的异域水果概念上新鲜感十足,荔枝天然的风味迷人又高级,这款香气浓郁、酸甜适中的酒和气泡水、香槟、伏特加、苏打、橙汁等也都能很好的搭配,百搭属性满足了鸡尾酒风潮,迅速流行。
图片来源:SOHO
在法国成功后,SOHO又以DITA为商品名于1992年登陆日本市场。
彼时,日本正兴起鸡尾酒热潮,20–30代都市职业女性成为酒类消费的核心增长群体,DITA也瞄准了这一群体。
荔枝特殊的东方香气、产品的高调和性、杨贵妃赋予的浪漫女性色彩、以及DITA在营销中塑造的“自我享乐”、“微醺时光”等场景氛围,让DITA快速风靡市场,不仅大受女性欢迎,也俘获了不少男性用户,官方推荐调饮配方China Blue进入了许多酒吧、餐厅的固定菜单,DITA也在日本引爆了之一波荔枝热潮。
03 变身“救命解暑神水”,荔枝登上日本夏日顶流
荔枝利口酒的风靡,尽管提升了荔枝的大众认知度,但相对来说仍未改变荔枝小众口味的地位。
毕竟,日本荔枝鲜果消费十分稀少,不仅不能像中国人一样实现荔枝自由,在生鲜渠道也鲜少能见到新鲜荔枝。
实际上,日本自1720年才将荔枝引进冲绳、鹿儿岛、宫崎等地种植,目前,日本国内9成的荔枝仍来自中国等产区的海外进口,仅有1成消费来自国内供应,且国产鲜果价格高昂,有的荔枝甚至能卖到1000日元一颗(约49.56元)。
图片来源:新富荔枝
然而,现在,荔枝已经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夏日口味,荔枝味的产品广受好评,如今年麒麟也推出了盐荔枝味冰结,品牌表示,正是因为在 2024 年的 *** 口味中,荔枝味更受欢迎,才进行了复刻。
图片来源:麒麟
此外,可尔必思、午后红茶、和乐怡、Tohato、明治等品牌以及711自有品牌也纷纷推出了夏季限定盐荔枝味,覆盖酒水饮料、冰淇淋、饼干、软糖等多个品类。
图片来源:午后红茶、和乐怡、可尔必思
几乎没有鲜果消费基础的荔枝,凭什么能成为日本夏季人气口味?
这一转变的拐点产品,正是麒麟的世界厨房 海盐荔枝味饮料(世界のKitchenから ソルティライチ)。
图片来源:麒麟
“世界厨房”是麒麟2007年推出的子品牌,主打以“世界各地家庭的传统饮品灵感”为起点,开发出具有异国风情、手工感与温度感的饮料。
至今为止,“世界厨房”已经以意大利南部的柠檬酒Limoncello、法国普罗旺斯的鸡尾酒“diabolo” 、匈牙利水果汤等等为原型,推出了带皮蜂蜜柠檬(ピール漬けハチミツレモン)、魔鬼姜(ディアボロ ジンジャー)、融化桃桃等多种口味的产品。
图片来源:麒麟
不过,大部分产品都只在市场上短暂地销售了一段时间,唯一一个定型为常规产品,月销45万箱、爆卖14个夏天的,就是2011年7月推出的海盐荔枝口味。
而海盐荔枝如此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是一款兼顾了风味和功能性的夏季防暑饮料。
自1995年以来,日本经历了数次极端夏季高温,“热射病(熱中症)”一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防暑成为了全民话题,防暑饮料的概念也开始萌芽。
图片来源:tokubai news
2006年,热射病患者数量激增,日本环境省发表了“热射病预防指南(熱中症予防指針)”,提到了多项中暑防治要点,其中就包括“大量出汗时要饮用含盐等成分的饮料,防止脱水”,让防暑饮品概念进一步普及。
2011年6月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由于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2010年中暑死亡人数达1718人,创下1964年有统计以来的更高纪录。
也是在这样夏季酷暑越发严峻的背景下,日本国内官方和民间组织合作发起了“防热射病互助计划(熱中症予防声かけプロジェクト)”,鼓励全民提高防暑意识,并积极采取注意温度、随身携带饮品、保证休息和营养、互帮互助等防暑措施。
气候变化和社会推动的双重影响下,日本饮料企业对“防暑饮料”做了更多投入,也正是在这一年,麒麟推出了世界厨房 海盐荔枝味。
这款产品的灵感来源于泰国传统小吃“腌渍糖浆水果(Loi Kaew)”。在炎热的泰国,盐x水果x冰的组合,中和了水果单一的甜腻,让人更不容易吃腻。
图片来源:麒麟
以此为原型,麒麟选用日本冲绳海盐搭配荔枝,创造了一种清爽又风味十足的防暑饮品,令人十分上瘾,大受欢迎,上市后立刻卖爆,首月卖出了45万箱,被日本消费者称为市面上更好喝的咸味瓶装饮料。
比起“世界厨房”其他产品单纯的异国风味概念,定位于“美味的防暑饮料”的海盐荔枝更能满足大众轻松日常补水防暑的功能需求,让其一举成为夏季必备饮品,不仅带动了“盐+水果”味型的繁荣,也让荔枝风味打上了浓浓的夏日标签。
04 荔枝玩家激增,中国能否找到荔枝新叙事?
今年夏天,中国的荔枝热度同样高涨。
产量上,广东茂名等主要种植区,主流荔枝品种产量几乎达到了去年的四倍,价格也随之降低,让更多人轻松实现荔枝自由。
文化上,《长安的荔枝》热播,借着大热IP的声量,荔枝产品供给也更加丰富,瑞幸、霸王茶姬、茶百道、茶话弄、爷爷不泡茶、RIO、洽洽、如果、维果清、认养一头牛等品牌纷纷推出了荔枝新品。
图片来源:霸王茶姬、RIO、认养一头牛
尽管已经有如此高的热度,但我们还想反问:除了“贵妃光环”,荔枝是否还能讲出新的叙事,在鲜果消费之外造一个爆品?
荔枝是一种难以保鲜的水果,“离枝一日而色变,三日而味变”,在上世纪90年代,冷链运输还不发达,东三省等北方地区难以吃到新鲜荔枝,但荔枝味的珍珍汽水却以差异化的稀缺性口味和甜爽风味征服了市场,一个广东品牌反而成了许多东北人童年和青春时期的回忆。
图片来源:珍珍饮料
新技术的发展,让当代荔枝消费更加多元。
冷链运输的发展,不仅让国内消费者实现了荔枝鲜果自由,甚至还能将荔枝送往迪拜、美国等国家,也能让奶茶店在一杯荔枝冰奶里豪横地塞19颗冷藏到店的现剥荔枝。
图片来源:小红书@艺天
也有如果等HPP果汁品牌,用冷压鲜榨工艺,更好地保留岭南鲜果的风味。
图片来源:如果
还有新技术尝试更高效地保留荔枝的天然果香,与其他原料做融合。如霸王茶姬的“一骑红尘”,用新鲜荔枝、锡兰红茶、福建小种红茶搭配墨红玫瑰,几种原料的融合放在了工厂阶段,将鲜荔枝原榨成汁,和两款红茶原叶通过低温慢烘工艺混合赋香,更大程度保留茶香和果香,最终得到一杯茶香、果香、花香交融的现代茶饮。
图片来源:霸王茶姬
也有品牌深耕荔枝深加工,如早在2022年,王老吉就推出了广东荔枝深加工品牌——荔小吉,以荔枝为原料,推出了荔枝果汁、气泡水、滋补系列、海盐荔枝电解质饮料等产品,让荔枝消费可以切入全年,也能切入赏味、日常健康补水等更多场景。
图片来源:王老吉
目前来看,荔枝的中式叙事主要还是围绕“原产地好物”和”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文化典故展开,随着关注度提升,荔枝是否也能找到更适合中国人的功能化叙事,在贵妃光环之外再造新的故事?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