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与BBA集体涨价 价格战要熄火了
特斯拉与BBA等品牌集体涨价,预示着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即将熄火,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汽车厂商不得不调整价格策略,此次涨价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预示着消费者购车成本将有所增加,这一趋势将对汽车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市场格局或将发生变化。
文 | 每人Auto 原雅坤 商立梧
编辑 | 李欢欢
运营 | 步鸟
小米YU7爆单,大家并不意外,但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还是令车圈为之震惊。震惊之余,各车企反应并不相同。有人盯上了外溢订单,趁机降价截胡;也有人涨价硬刚。两年价格战打下来,整个汽车链条仿佛已经到了极限。有人将部分品牌涨价,解读为价格战熄火的信号,但也有人悲观预测,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小米YU7热卖,特斯拉涨价硬刚
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这是小米YU7上市后交出的成绩单,这组数据震惊了整个汽车圈。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恭喜小米YU7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史的奇迹,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形容这组数据创造了一个“神话”,就连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称小米YU7的火爆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震惊之余,友商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要应对小米这样一个强大、不按车圈常理出牌的对手,大家都没经验。
很快,有人出牌了。在小米YU7发布不到一周内,各家车企反应迅速,蔚来、极氪、智己、阿维塔、智界等品牌开始“截胡”小米,针对小米YU7锁单用户提出转购补偿措施,以现金或积分的形式报销车主已经支付的YU7定金。
与此同时,不少车企打出了降价牌。截止发稿,理想、智界、 *** art等车企,均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比如智界全系现金补贴2万元,理想L6推出5年0息购车计划,更低日供仅需99元。
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
7月1日,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和焕新Model Y长续航版迎来升级。其中,Model 3长续航版续航里程从713km提升至753km,百公里加速从4.4秒提升至3.8秒,同时价格上调了1万元。
很多人不解,小米YU7势头如此强劲,特斯拉为什么选择硬碰硬?
特斯拉官宣涨价当天,每人Auto走访了多家位于北京的特斯拉门店,工作日店里人不多,看板上的优惠截止日期还停留在6月30日,新的涨价公告还没来得及张贴出来。
特斯拉门店,Model 3。图 / 每人Auto摄
一位特斯拉的销售告诉每人Auto,Model Y年初焕新时已经涨价过一轮,这次Model 3涨价属于正常的价格调整。主要原因是电池采用的进口原材料涨价,所以整车价格也相应上涨。此次Model 3在续航和动力上均有升级,相当于标配了价值1.41万元的加速包,但只涨了1万元。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涨价,销售解释说“(涨价)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要错过26号(小米YU7上市)的热度期,所以选择在今天(7月1日)公布”。
眼下小米YU7卖得火热,特斯拉却“逆流”涨价,虽然涨的不是YU7的直接竞品,但是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YU7不会影响Model Y的销量。一位特斯拉销售认为,Model Y与小米YU7的用户并不是同一群体。甚至有已经购买小米YU7的客户来特斯拉门店看车,因为YU7交付时间过长,转而选择了能更快提车的Model Y,“当年小米SU7发布时,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
不过,涨价归涨价,5年0息的优惠政策还会继续延长到7月。
有意买特斯拉的消费者们也反应平平,好像已经习惯了特斯拉这种价格调整的“日常套路”。确实有不少准车主认为,长续航版Model 3在动力与续航上有不小的升级,多支付1万元就能买到1.4万元的加速包也不算亏,甚至有老车主认为被“背刺”了。
“高息高返”被叫停,BBA或全系涨价
涨价的,不只是特斯拉。
“国产车全面涨价,汽车行业要回归两年前的价格体系了。”社交媒体上,不乏类似的论调。
近日,每人Auto从奥迪、宝马等豪华品牌的4S店捕捉到相似信号:目前各车型仍处于全系降价状态,但随着银行“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多品牌全系车型将面临涨价。比如,宝马3系将上涨8千元左右,宝马5系预计回调1万元,而宝马X5将上涨1.5万元左右。
宝马4S店。图 / 每人Auto摄
以全新宝马X3为例,目前裸车报价33.8万元,后续可能会上涨2万元左右。而一辆目前售价在16万左右的奥迪A3中高配置车型,后续可能会上涨7到8千元不等。有车主近期去奔驰询价,结果发现比之前贵了5万元左右。
“高息高返”指的是,银行为了获得更多贷款单与客流量,与汽车经销商达成合作,向车主提供购车贷款,同时对经销商返还高额佣金,经销商利用这笔返点贴补车价,在终端市场拿出更优惠的售价。与此同时,消费者获得了实打实的价格优惠,4S店的销量自然随之提升。这也是许多4S店力荐车主贷款购车的原因,因为“贷款买车比全款更便宜”。
“高息高返”为汽车圈的价格战添了一把火,成为车企与经销商卷低价的筹码。随着业内“反内卷”、“反价格战”的情绪越来越浓,6月以来,多地银行业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相继发布通知或自律公约,严禁各银行业机构通过“高息高返”拓展业务。随后,多家银行宣布,暂停个人车贷“高息高返”政策。
银行贷款政策收紧,金融补贴断流,消费者需要掏出的“真金白银”变多了。
有车主已经交了定金,由于政策结束车价上涨,定金甚至被退回。
今年是秦力做奔驰销售的第八年,关于这次涨价,他给出了一个很“中间”的表述:“也不能说涨吧,只能说现在更倾向于全款。”在他看来,这是整个行业“补贴狂欢”破灭之后的一种价格回归。
秦力坦言:“其实从去年开始,4S店就在亏钱。那时候靠银行补贴还能撑一撑,现在银行不补了,我们只能靠自己,劝客户早订车。”
奥迪4S店。图 / 每人Auto摄
然而,对于早已习惯降价的消费者来说,这场“价格回调”是很难接受的。
李一然是上海一家大厂的工程师,在经过几个月的对比后,决定入手一辆宝马i5。他前脚与销售谈妥价格,没想到第二天就被通知涨价1.1万元。愤怒之下,他毫不犹豫退订了,“我又不是非宝马不可,看看奔驰、凯迪拉克也一样”。
相比之下,徐涛比较幸运,赶在“高息高返”结束前下单,彼时他还没有听说过银行相关政策结束的消息。对于销售口中的“涨价”只当是他们卖车的话术,如今听说这一变动,他很笃定,“如果是现在,我肯定不买”。
像李一然、徐涛这样的消费者,对价格波动敏感,对品牌忠诚度有限,更倾向于把价格作为购车的之一要素。得知后续可能会涨价,更多人选择持币观望,至少等这一两个月过去,他们并不着急,“钱在自己手上,只有卖车的会急”。
汽车门店里,客流和交易量受到了明显影响,有销售在网上抱怨,“高息高返”结束后4S店空空如也,“不知道怎么跟客户报价了”。大家只好改变策略,劝潜在客户“汽车是消费品,不要总想着捡漏,早买早享受”。
目前还没有新的政策出现,汽车市场就像眼下的夏日高温一样难熬,经销商集体陷入迷茫。
只有涨价是确定的。一位奥迪销售透露,后续全系车型的裸车价格都会回调,具体时间节点没有明确,“或许是7月15日左右”。
价格战要熄火了?
“高息高返”政策结束,BBA集体酝酿涨价,这些信号是否意味着价格战终于要停火了?
将时间倒流至2023年1月,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与Model Y降至当时历史更低价格,或许没人能预料,这将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起点。一个月后,比亚迪秦PLUS DM-i将价格首次下探至10万元以内,正式开启“油电同价”的时代。3月湖北省推出政企补贴,东风雪铁龙C6更高补贴9万元。至此,价格战的硝烟已经弥漫至整个行业,随后超30家车企跟进,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全品类。
持续了一年的价格战没有停息,特斯拉再度打响了2024年降价之一枪,降幅更高达到了1.55万元。2月,比亚迪继续跟进,秦PLUS DM-i荣耀版上市,起售价直接来到了7.98万元。仅一年时间,“油电同价”已经成为过去,“电比油低”的新时代到来。
最近一轮降价潮是2025年5月,比亚迪对22款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更大降价幅度5.3万元,随后吉利、零跑、智己、上汽通用等品牌跟进。在终端市场,叠加各种补贴之后,不到5万元,就能买一辆比亚迪。
一场接一场的价格狂欢之下,消费者欢欣鼓舞,汽车链条上的人们却扛不住了。
价格体系被打乱,用户信任流失,销售渠道体系崩溃,服务缩水,整个汽车链条都岌岌可危。一位资深经销商无奈感叹:“我们不是在卖车,是在用‘命’换客户。”
供应商也破防了,降价的压力自主机厂传导下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必须低头的合作。即使知道不断压低报价会亏得更深,也只能在客户发来的红头文件和系统倒计时前,拼命扒拉计算器,把仅剩的利润打磨到碎片为止。价格,是唯一能说话的筹码,产品质量、交付纪录、服务能力,统统失了声。
这种失声沿着供应链层层传导。一级供应商压下来的成本,变成了二级工厂车间里不断减少的抛光次数,变成了模具里省去的电镀工序,让一个个“差一点没关系”的零件最终被组装成汽车。没人想偷工减料,但当报价压到极限,节省每一分钱都变得理所当然。
低价成了新的“行业共识”,车圈集体上演掩耳盗铃——只要车能开动,只要异响不大,只要客户还没投诉,那就没问题。但谁都知道,这样的胜利,是拿整个行业的明天换来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低价的代价,早已在暗中标明。当新车交付到车主手中,它不再是能遮风挡雨的代步工具,而是层层压榨下埋着隐患的移动“炸弹”,当人们坐进新车,好像没什么不一样,其实一切都不一样了。
调控的手还是伸出了。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紧急倡议——支持企业通过正常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呼吁全行业 *** “内卷式”竞争。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也在为极限运转的供应商松绑。6月初,广汽率先表态,一汽、东风、小鹏、吉利等多家车企相继跟进,车圈卷起一阵风,承诺针对供应商的账期不超过60天。
再到6月末“高息高返”政策结束,汽车圈好像终于得到一丝喘息。
所以,价格战还会继续吗?
有业内人士分析,第二季度结束后,许多车企开始重新调整策略,再加上银行贷款政策变化与汽车销售淡季到来,确实会让市场暂时冷静下来。但在经营压力与库存堆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两个月内,车企大概率会推出新的优惠政策来 *** 销售,也许是新的低息政策,N年0息方案。
车主徐涛同样坚信,“现在汽车都在降价,涨价了还怎么卖车,价格战不会轻易结束”。
更多人相信眼下只是一个短暂的平稳期,或者也可以说,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宁静。
“正好不忙,可以多聊聊。”一位销售人员向每人Auto叹了一口气,“价格已经到更低点,真不能再继续了。”
空荡又安静的4S店内,好像有阵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