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团饿了么抢人大战 年轻人成香饽饽
美团和饿了么在人才争夺战中展开激烈竞争,特别是在吸引年轻人方面,双方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和福利,以吸引年轻人的加入,这场抢人大战凸显了年轻人对于外卖行业的重要性,他们成为各大公司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文|波浪线商业
人生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是多宝贵的流量,但大厂们很清楚。前些年,从大厂到投资机构,都恨不得把“年轻崇拜”刻在脑门上,某知名投资人直接在饭局上表态自己不投60后创业者,只投80后和90后。可惜,他投出的那位著名的90后创业者,现在还欠着我的99元押金。
挤在即时零售赛道的大厂们,盯上的也是年轻人。
如何拉拢年轻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们使劲薅羊毛。
于是,今天(7月5日),当中年人在忙着关注日本地震没有发生、周六去哪遛娃的时候,年轻人在忙着抢外卖优惠券。
美团和饿了么突然在同一天发力,疯狂发券。我媳妇在上午10点多接到饿了么 *** *** :12.5元优惠券已经到账。她没有搭理。但很多年轻人吃嗨了,还打着饱嗝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战绩:
0.001元买了6瓶饮料;
美团点26个外卖,花了53块钱;
美团点10单总额不到1块钱;
有人已经预定好未来5天的午饭;有人实在喝不完奶茶,送给快递小哥喝,告诉他拿到手就直接按送达;有人形象描述:源源不断的外卖涌入,冰箱放不下了;还有人将这一天称为“全民糖尿日”,因为很多“羊毛”都是奶茶。
有人已经开始担心:美团饿了么大战,最后的受害者是自己——因为至少胖三斤。
当我在晚上10点搜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上午花了30块钱喝星巴克、下午花了52块钱喝瑞幸的媳妇,就像丢了中奖彩票一样懊恼。根据美团刚刚发布的战报,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平台的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2亿单。
果然是大力出奇迹。
隔壁饿了么暂时还没有公布战报,但从大家参与的热闹程度来看,应该不会太差。毕竟最近这轮补贴大战,先“挑事儿”的是阿里: *** 闪购在7月2日宣布了一项500亿元的补贴计划。
不过,这笔500亿元的补贴是计划在12个月里花掉的,是细水长流。没想到美团直接来了个大水猛灌,大周末地发起奇袭。
年轻人吃得越爽,美团在即时零售战场的地位就越稳。
即时零售,根本上就是一门争抢年轻人的生意。作为中年人,我没有歧视在座各位的意思,但年轻人的生意确实美妙:它就像学校门口屹立不倒的小卖铺,永远有一茬又一茬的客源。
我们会老去,但年轻人的生意不会。
至于年轻人在互联网生意里有多重要,我的前前东家腾讯最懂。
就说 *** 这款产品吧。在我上高中的年代,千禧年的前几年,它就风靡了大江南北,我相信它的消息提示声能勾起很多80后、90后关于青春的回忆。后来,我们这代人长大了,成为微信、钉钉里熟练回复“收到”的牛马,很多人连 *** 的登陆密码都忘记了,但 *** 又活了——靠新一茬的中小学生。
就像当年的我们一样,他们也在 *** 里发着大人看不懂的文字和图片。腾讯也在游戏之外,拥有了触达新鲜“韭菜”的渠道。
含金量
即时零售不算是新鲜的生意模式了。如果按照最基本的理解:消费者想要的东西,马上就能送到,这是至少10年的老生意了。京东在2015年就做了京东到家,美团和饿了么更是把点外卖做成了大家平时的常规动作。
即时零售也不算个好生意。
因为它的之一大品类是生鲜。用户对于这类商品的及时性、新鲜程度要求更高。“前辈”每日优鲜已经沦为炮灰,叮咚买菜在2024年才结束长期亏损实现年度盈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履约成本(仓储、配送、人力)成本极高,在营收中占比达到20-30%,远超传统电商的5%-15%。
但它已经成为今年最热门的生意之一。
从京东到阿里,大厂们对它的投入力度之大,几乎要让人忘记几个月前,整个行业的焦点还在AI上面。只能说,从高大上到烟火气,大厂们主打一个灵活。就像我媳妇的购物车,既有几千块钱一条的裙子,也有几块钱一把的水枪。
表面上看,是因为京东想当“鲶鱼”入局外卖,逼得 *** 加强攻势,美团抓紧防守,战火就此燎原。
但去繁存简的话,大厂们竞争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高频、年轻人。——只要同时满足这两个点,这块赛场就具备足够的含金量。
数据显示:即时零售的用户群体里,21-35岁占了71%。美团闪购的数据也提到,北京地区的年轻人,每周使用2次即时零售。
我媳妇就是即时零售的深度用户。
各种急需但不常用的东西,她常年靠即时零售搞定,比如出差或者带娃旅游,碰到有浴缸的酒店,她会下单浴缸套。——我也赞成这种消费方式,总比囤一堆东西在家强。
一些常用、但因为脑子不好使而忘带的东西,即时零售也能满足她。她今年开始养成游泳的习惯,我看了看她的美团订单,入夏以来,她已经买过:泳衣、泳帽、泳镜、拖鞋、毛巾,仅仅是游泳相关的物件,消费金额已经超过500块。原因都一样:出门忘带了。
这种情况,不会在我的父母一辈身上出现。他们不容易忘带东西,更重要的是,消费能力和场景有限。能让我妈上头的消费,只有直播间里9.9包邮的睡衣。她有的是时间,快递几天到都没关系。
想要的,马上就能得到——即时零售本质上是情绪消费,这也是它受年轻人欢迎的重要原因。
我在经营玉石生意的过程中深有同感。我的很多客户都是女大学生,她们会让我帮忙留货,等拿到奖学金再来下单。她们买的不只是一件商品,更是奖励。
相比这种延迟性消费,客单价只有80-120元的即时零售,能让年轻人以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快满足。
机会
即时零售的火热,是很多小生意人的机会。
有位江苏朋友说,他在美团上开了家便利店,从零食到日用品,什么都卖,收益比上班强很多。我在前两年也考虑过做外卖平台的 *** 店,因为它经营成本低,只要选址合适,不用愁没生意。
这是近场消费的魅力。
传统电商的销售路径是:用户下单、店家发货、物流或者快递配送、用户签收。它的好处在于,我在北京可以买到云南的鲜花饼、贵州的辣子鸡、广西的大芒果,但需要等。对于商家来说,好处是拓宽销售渠道,但一些非刚需品类的商品,用户可能在等待过程中就“清醒”,最终选择退货。
而即时零售主打一个快:快速下单、快速使用,交易甚至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就完成。
还没等你后悔,货已经送到了。这种局面现在在电商大促时也经常出现。
这里面的关键是前置仓。不管是电商还是生活服务类平台,这几年流行的做法就是兴建前置仓,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它都碾压线下店面。现在很多线上便利店,做的也是前置仓模式,仓库安排在小区地下室这种不起眼的角落里,成本极低。
关于前置仓的相关分析,可以参照我去年写过的《美团的手,已经伸到街边小卖店》。
当前置仓足够密集,甚至即时零售可以在SKU、价格这些关键要素上,去挑战传统电商——不是靠打鸡血式的补贴,而是日常低价,那么零售行业可能就又要变天了。
当然,这一天还有点远。
一两份漂亮的战报,还不能改变即时零售的“苦生意”标签。美团、阿里和京东的“即时零售三国杀”这么热闹,隔壁的拼多多、抖音没有跟上,就是一种表态。
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商家来说,变化就意味着机会。认清形势,顺势而为,更有可能事半功倍。
高频的年轻人情绪满足,在现在的商业环境里,能把这个点做好的生意,起码不是坏生意。从LABUBU到即时零售,可能都是这个理儿。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