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妍丽CEO更替
妍丽公司CEO换人,新任CEO将接替前任领导者的角色,带领公司继续发展,此次人事变动可能涉及公司内部战略调整、管理变革等方面,具体细节尚未透露,这一变化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关注后续动态以获取更多信息。
文|青眼 吴超凡 欧也
妍丽高层又发生变动。
近日,青眼独家获悉,妍丽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妍丽”)CEO已由吴涛变更为徐君。此前,吴涛任职该岗位长达3年时间。据报道,妍丽新CEO徐君曾担任妍丽控股股东华平投资集团董事。
青眼还注意到,2024年4月24日,妍丽董事长由张琼变更为方敏,后者亦来自华平投资。据华平投资官网显示,除了担任妍丽董事长外,方敏还担任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联席总裁。
从董事长到CEO的相继变动,标志着华平投资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妍丽或将全面进入资方“操盘”时代。
新任CEO来自华平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周冠伦在广州创立妍丽首店,门店SKU主打进口美妆。进口美妆精品店的差异化定位,使得2016年妍丽获今日资本数千万美元投资。2019年,妍丽创始人周冠伦卸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次年,华平投资官宣成为妍丽控股股东,妍丽进入“华平时代”。2022年,妍丽出现首次高层“大换血”。彼时,董事长由林宁变更为张琼,总经理由朱虎诚变更为吴涛(详见青眼号外文章《妍丽高层“大换血”!》)。
据了解,在加入妍丽并担任CEO之前,吴涛曾长期在孩子王任职。2012年,他参与了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并一直担任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有报道显示,孩子王曾获华平投资5500万美元的融资。这一背景,或是吴涛入职妍丽的重要原因。
图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近日,青眼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到,妍丽主要人员信息近两年来发生了多次变更。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吴涛的退出。例如,2025年9月9日,妍丽法定代表人和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董事、监事、经理等)均由吴涛变更为聂青。
图截自妍丽官网
而据妍丽官网发布的文章显示,在今年8月举行的2025妍丽30周年暨供应商峰会上,妍丽集团董事、CEO徐君率高管团队回顾了妍丽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并发布了集团2025战略规划。这意味着,徐君已接替吴涛出任妍丽CEO。对此,青眼向妍丽官方进行了求证,确认吴涛已卸任妍丽CEO职务。
那么,徐君是谁?据公开报道,今年年初,徐君曾和时任妍丽CEO的吴涛共同出席妍丽与雪露紫联名精品美妆集合店的开业现场。彼时,徐君的官方头衔为华平投资集团董事。而这也是吴涛最后一次出现在妍丽公开的官方活动中。
青眼注意到,早在2024年4月,徐君就已担任妍丽董事。今年5月,运营主体为妍丽的“妍丽文化”公众号曾发文提及到,集团董事、CEO Jane出席妍丽2025年全国店长大会并发表致辞。这,疑似是徐君首次亮相妍丽的官方活动。
图截自“妍丽文化”公众号
高层人事“大变动”
除CEO换人外,妍丽董事长也发生变更。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同样是在2024年4月,妍丽董事长由张琼变更为方敏,后者为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联席总裁。
据华平投资官网介绍,方敏此前曾在波士顿咨询集团负责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管理咨询业务。2007年,他加入华平投资,负责华平投资在中国私募股权领域的投资。目前,他除担任妍丽董事长外,还在珍视明、58同城等公司担任董事。
此外,青眼还了解到,现任妍丽副总经理兼董事长助理沈威也曾任职华平投资执行董事。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沈威于2020年10月进入妍丽担任董事职务,时间恰逢华平投资成为妍丽控股股东之后。
妍丽常务副总经理朱超然(图源自妍丽官网)
而在“华平系”高管之外,曾任丝芙兰中国区零售副总裁的朱超然(Mars Zhu)也已加入妍丽,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一职。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朱超然首次以妍丽常务副总经理身份亮相“2025观点购物中心暨零售消费峰会”。8月,其又亮相妍丽30周年暨供应商峰会,并发表公开演讲。
高层人事大调整背后,或是美妆实体零售整体承压之下,妍丽发展面临挑战。青眼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在吴涛担任妍丽CEO的3年里,其发展亦是稳中承压。据报道,在妍丽2023年供应商峰会上,吴涛曾公开表示:“2022年,妍丽新开了56家门店,总门店数突破200家。”但此后两年,妍丽未对外公布总门店数,仅表示2023年新开20家,2024年新开17家。
而今年3月,妍丽在其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及,“目前,妍丽已在中国开设超过180家直营店,覆盖全国60余座重点城市。”但颇有意思的是,今年8月底又有媒体报道称,“截至目前,妍丽在全国已拥有近200家直营门店,覆盖超过60座城市。”
这意味着,尽管门店数量“扑朔迷离”,但结合2022年至今的公开门店数据来看,妍丽近年来线下扩张节奏已明显放缓,甚至呈现下滑趋势。或许,这是2024年以来妍丽高层不断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来将继续变革
另一方面,青眼还注意到,在过去3年当中,虽然妍丽多次在公开场合释放向好信号,例如“2024年1-4月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6%、O2O业务同比增长53%;2023年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19%、整体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6%”,但妍丽却从未对外公开过具体的营收与利润数额。
然而,或许线下美妆连锁的困境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据公开报道,截止2025年上半年,丝芙兰中国营收为34.44亿元,同比下降12.3%,门店数量也从2021年的371家减少至332家。此外,虽然定位不同于丝芙兰和妍丽,但美妆连锁巨头屈臣氏的日子也不好过。2025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国净关145家门店,总数降至3630家。
面对大环境不好,妍丽也在积极求变。最显而易见的是,过去妍丽给外界的印象是“只做进口高端品牌”,但近年来,诸如养生堂、可复美、百洋医药等国货品牌和运营商也与妍丽达成合作。
“引入国货美妆是大势所趋,但整体而言,妍丽进口高端美妆占比仍更大。”一位妍丽的深度合作商告诉青眼,“当前妍丽虽然也面临增长与利润压力,但其黑金会员体系却保持较高粘性,可帮助品牌实现精准派样、复购验证、会员活动邀约及跨界优惠。”
此前,朱超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及,“妍丽在行业首创了黑金PLUS付费会员制,该会员体系在提升客户粘性与复购方面有着优异表现。”对此,上述妍丽合作商则指出,“如果该会员体系只做存量客户,则价值有限。对妍丽来说,如何与品牌方联合营销拉新也是一个挑战。”
“现在线下渠道最大的挑战是流量匮乏。”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从渠道心智看,妍丽核心受众仍以高消费人群为主、客单价高。站在当前消费降级大背景下,需给到客户更高附加值、提升产品质价比。
显然,妍丽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将继续变革。今年8月底,在妍丽30周年暨供应商峰会上,妍丽新任CEO徐君表示,“未来妍丽将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开店和店型升级,深化商品差异化,发展O2O即时零售,并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引进新品,携手应对行业挑战。”
“美妆市场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如果要生存,就一定要做到差异化。”朱超然也公开透露,“2025年,妍丽计划新开20家以上门店。2026年,妍丽目标为40家”。据报道,妍丽还计划在年底或明年初首次开放加盟模式。“加盟或将成为妍丽未来规模增长的重要杠杆。”朱超然对媒体公开表示。
成立30年的妍丽,经历了中国美妆产业的诸多迭代升级。如今,焕然一新的领导班子能否带领妍丽实现新的发展,并在渠道的剧烈变化中找寻自身价值,让我们拭目以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