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汪滔遭遇影石刘靖康的惊人时刻

访客 2025-09-26 15:00:22 35953 抢沙发
汪滔被影石刘靖康吓到,引发关注,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汪滔及其相关领域的热议,具体细节尚待进一步了解,但这一事件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文|壹DU财经

最近,影石抢了大疆风头。

不过,在影石刘靖康眼里,大疆依然是“魔鬼教练”。这个称呼有一种夹杂着敬畏的认可,话里承认大疆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树立了标杆,话外也让人品出了挑战大疆的欲望。他多次强调,“大疆要比它外显的和大部分理解的要强大的多的多的多的多”。

刘靖康对同行有深刻的洞察和清醒的判断,也足够开放和自信。当大疆推出全景相机Osmo 360,进入到影石的核心腹地时,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欢迎竞争,让市场更繁荣”。同时,他也毫不犹豫地顺势营销,宣布自家产品降价500元。

这样的刘靖康和影石,引起了汪滔的“警惕”。

随着影石的迅速成长,两家公司的核心业务重叠度越来越高。让汪滔警惕的不是“小弟”成长太快,而是刘靖康展现的创业者气质。

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刘靖康像汪滔一样都极度重视创新与产品体验,都是极致的产品主义者。汪滔曾经因为产品不完美而拒绝出席发布会,刘靖康也曾力主砍掉投入几千万元研发费用但未达要求的产品项目。

他们都愿意为产品的完美付出巨大的时间和资源,坚持技术驱动和长期投入,坚信通过持续创新才能构建真正的壁垒。未来,大疆还将在2024-2030年投入不低于300亿元研发,影石在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上半年研发投入达5.62亿元,同比增长100.35%。

但他们又不同。刘靖康像个“江湖少侠”,汪滔更像“隐士宗师”。他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同。

大疆的难题在于打造出像影石那样有趣、易用、能让人沉浸其中的App和社区,增强用户粘性。而影石的难题在于硬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无人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飞控、图传、供应链和安全合规是极高的壁垒。

老练的汪滔

汪滔神秘低调,站在行业山巅的人,利用供应链和品牌优势就能掀起价格战,轻松实现降维打击,从天空到地面的生态扩张能抢占多个板块,比如运动相机、全景相机、手持相机,甚至电影机。

为了确保全系产品能达到最佳性能并构筑壁垒,大疆坚持全栈自研,实现了从芯片设计、算法开发到整机制造的全产业链技术布局。截止到2025年,大疆已经实现了90%核心零部件自研,这种垂直整合使其对产品拥有绝对控制力,能快速迭代,并将毛利率保持在30%-40%。

另外,大疆在全球拥有超过3.8万项技术专利,布局覆盖飞控系统、云台、图传技术、电池、电驱、电控等无人机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以及影像处理、通信等多个领域。其专利申请覆盖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全球化的技术保护策略。

大疆的专利不仅数量多,高价值专利(价值度8-10)占比达到55%,这表明其专利不仅有技术含量,也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和稳定性。

其利用技术专利还向行业应用深度拓展,比如农业、测绘、公共安全等。大疆还将无人机影像技术用于全景相机,轻松实现技术迁移。

这离不开大疆的人才战略。大疆拥有超过1500名工程师,倾向于吸引全球顶尖的资深专家,并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例如,其硅谷研发中心招募了前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Darren Liccardo和前苹果天线设计主管Rob Schlub等重量级人物。

汪滔如同老练、沉稳的围棋高手,牢牢占据无人机市场的“金角”,并以此为根基向“边”(运动相机、全景相机)和“肚皮”(扫地机器人、车载系统等)扩展,无人机、相机、机器人、车载系统等皆是棋子,最终形成协同效应。其拥有超过3.8万项专利、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棋形厚实,不易被攻击,容错率高。还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资金和供应链优势作为“劫材”,在价格战或资源消耗战中向同行施压。

汪滔追求现实市场份额的“地”,而刘靖康也不落下风,押注影响未来潜力和影响力的“势”。

张扬的刘靖康

刘靖康开创“全景无人机”新品类,虽暂未大规模取地,但迅速吸引了关注,提升了品牌势能,试图定义新规则。在全景相机这一“银边”领域建立绝对优势后,向无人机“草肚皮”腹地渗透,但选择开辟“全景无人机”新战线,避免正面强攻。不直接对抗大疆的无人机霸主地位,而是用“全景无人机”的概念进行柔性切入,削弱大疆的绝对优势,并寻求在自己擅长领域“做活”。

刘靖康外向高调,善于营销,行事风格更大胆。作为挑战者,他更擅长制造声量和差异化竞争,在宣布全景无人机后,高调撒钱奖励研发人员,制造出圈的营销事件,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品牌曝光度。

这并不意味着刘靖康不理性。

影石的研发费用不低,但由于公司整体营收规模与大疆存在差距,其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与大疆不在一个数量级。因此,影石的研发资源更集中地投入其核心优势领域——算法、软件和用户体验创新。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影石创新近期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安装结构、镜头组件与拍摄设备”。今年以来影石创新新获得专利授权49个。整体来看,影石的专利总数相对较少,高度集中于图像处理相关领域,特别是在图像通信(H04N)和图像处理(G06T)技术领域。其专利授权率较高,说明其专利申请质量和技术转化能力较强。

影石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国际布局相对初步,这与其早期聚焦国内市场和细分领域的特点相符。

在人才搭建上,刘靖康更偏向于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技术极客。创始人刘靖康自身的“极客”形象和公司挑战巨头的故事,对许多渴望快速成长、参与颠覆性创新的年轻人有巨大吸引力。其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工作氛围,如年会发车、发放“黄金键帽”等独特奖励,也是重要吸引点。

不过,影石也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他们擅长通过AI算法实现“先拍摄后取景”、智能追踪、自动成片等功能,让用户更容易创作出有趣的内容。影石更倾向于通过开创“全景无人机”这类新品类,或在产品中加入“隐形自拍杆”、“子弹时间”等创新功能来进行差异化竞争,构建“硬件+软件+社区”的生态。

供应链上,影石创新将公司从南京搬到深圳,是其供应链管理中最关键的战略决策之一。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拥有无与伦比的电子产业集群效应,这让影石实现了“2小时供应链生态圈”,90%的原材料在车程2小时内即可完成采购。

这种地理上的高度集聚,带来了极致的效率提升,快速原型与迭代。这也意味着工程师可以更快地验证设计、测试想法,大幅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同时,降低物流与沟通成本。

影石创新的供应链管理超越了传统的采购关系,他们不仅仅是下单购买标准件,而是与供应商共同研发,定制关键零部件。

影石与其第一大镜头供应商联创电子共建AI影像算法实验室,从硬件底层优化算法效果;与弘景光电合作开发了16K超高清模组及应对极寒环境的拍摄技术,确保产品在滑雪等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这种“研发-生产”闭环的模式,使影石能不断推出技术领先的产品,共同构建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

影石也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联合银行机构开发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广保函替代保证金,优化现金流,缓解账期压力。目前,影石已经在全球布局,针对不同市场建立本地化供应链节点,欧洲市场物流从15天缩至3天;美国市场提供“15天无理由退换”,提升消费体验,降低决策门槛。

对于刘靖康和影石来说,影石的供应链也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海外核心芯片(如来自索尼、安霸的芯片)的依赖,这部分占原材料成本较高。地缘政治或贸易摩擦可能带来断供风险,这也是其未来需要持续优化和应对的方向。

接下来,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资本。

深圳德比拉高中国创新

面对大疆的攻势和自身跨界的需求,影石必须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这些投入短期内会侵蚀利润,因此需要资本市场持续的信任和资金支持。

今年6月份,影石登陆科创板上市,市值一度飙升。但高估值(市盈率曾超100倍 )也带来了巨大压力。业绩稍不及预期(如2025年Q1净利润下滑),股价就会下跌。

相比于刘靖康,汪滔没有资金压力。大疆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非常强劲。2024年其总营收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5% 。净利润也达到了约120.56亿元。

大疆是私募资本,至今未上市。其独特的D/B股配套融资模式(投资者须认购无收益的D类股才能获得投资B类股的资格)体现了其极强的议价能力和对资本的控制力。

这种模式筛选出的投资者通常更具耐心,愿意伴随公司长期成长,这给了大疆更大的战略自由度,可以不急于追求短期财务回报,而是专注于长期技术研发和生态布局,例如在医疗影像AI、教育、以及可能的新兴产业(如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前瞻性投入 。

影石与大疆属于深圳德比,在中国科技产业中展开了一场精彩且富有深意的“高端对决”。它们既是对手,也是彼此之间的“催化剂”,竞合共生。影石与大疆之间的竞争,用“输赢”揣测结果有些简单。这场“互为镜像”的自我革命,更像是“双向奔赴”。

这体现了中国创新从“模式创新”向“硬核科技创新”的转变,这种深厚技术积累的,瞄准产业本质的创新,才是可持续且有竞争力的。

这才是刘靖康与汪滔这场对弈最为深远的意义所在。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95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