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秋佳节临近,聚聚福气庆团圆

访客 2025-09-24 15:00:57 10196 抢沙发
随着中秋佳节临近,亲朋好友纷纷相聚,共享天伦之乐,在这个充满福气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共同感受节日的温馨与喜悦,分享美食、畅谈家常,增进感情,集聚福气,这是一个传递祝福、表达关爱的时刻,让我们珍惜相聚的时光,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收到请回复,谢谢!”

某科技公司的中秋福利发放群里,行政小张发出最后一条提醒。屏幕刷过一排整齐的“收到,谢谢”,夹杂着几个系统默认的“中秋快乐”表情包。不到十分钟,三百多份电子月饼券发放完毕。高效、便捷、无纸化,符合一切现代企业管理规范。

“这和我小时候全家围坐,分月饼、写福字、听爷爷讲月亮故事的中秋,完全是两个节日。”她轻声对同事说。同事苦笑:“我爸妈那边,也就等着我晚上发个红包了。”

当“群发祝福”“快递礼盒”“微信红包”成为中秋标配,那些曾经充满烟火气与虔诚心意的仪式——祭月祈福、围坐赏月、手写福帖正从我们的生活中褪色。我们是否还能找回那份郑重其事的聚福仪式?那份需要郑重其事、手递手传递的福气,又如何在数字洪流中安放?

中秋聚福古已有之

中秋,这个以月圆喻人圆、以秋实祈福祉的节日,其核心从不是单纯的“放假”或“吃喝”,而是一场关于“聚”与“福”的全民仪式。这份仪式感,古已有之。

中秋祭月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秋分“祭月”。《周礼·春官》记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指出中秋夜是祭月的重要时刻。祭祀中常用酒,这一点不仅文献有载,也从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酒器,如尊、罍、壶等,从中得到印证,说明古蜀先民早已在祭祀中以酒敬天、祈愿聚福。

中秋佳节临近,聚聚福气庆团圆

古人祭月仪式

中晚唐之后,中秋逐渐从祭仪转为民间团圆佳节。人们聚在一起,分食月饼、共饮桂花酒,赋诗赏月。苏轼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正是这种氛围下的千古绝唱。

到了明清时期,中秋互赠礼物的“馈节”之风盛行,礼物承载了浓厚的祝福之情。人们挑选礼物的用心、赠送时的吉祥话、接收时的感谢,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送福仪式。而比礼物更珍贵的是附带的手写祝福帖或亲口诉说的吉祥话。字迹或言语中蕴含的情意,寄托着对收礼人具体福祉的期盼。这份手书用心书写的过程,成为福气传递中最具仪式感和情感浓度的环节。哪怕亲人远在异乡,一纸书信、一壶酒,也能跨越山河实现“精神团聚”。

纵观千年,中秋聚福始终围绕仪式、载体、时空三个维度展开,其核心是通过共同参与和用心行为,让无形的“福”变得可触可感。

会聚福,才有福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分散的家庭结构、数字化的表达方式,让传统仪式逐渐褪色。人们依然渴望真情祝福,却苦于没有契合这个时代的载体。

都说爱笑的人运气好,或许,懂得聚福的人更是如此。今年中秋,水井坊携手微信礼物打造了一场全民聚福节,试图回应现代人的情感需求。

古人驿马送酒,今人可以一键聚福。水井坊联合微信礼物推出“聚福会场”。用户只需微信搜索“中秋”,就能一键选酒、写祝福、送福礼。这复刻了古人“指壶酒、寄手书”的仪式,却更便捷、更跨时空。每一瓶酒都可附上定制祝福语,开盖扫码还可集福卡,不光能兑更多聚福礼,还能将福卡转赠亲友。

聚福何止在线上,聚福的氛围早已从成都蔓延开来。

在成都春熙路“聚福街”,95后李然站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天福”装置前恍然大悟:“原来我爸总说‘中秋喝酒才够福’,不是老迷信,是有来头的!”眼前的“天福”二字,正是古人双手捧酒坛祭天的场景。酒与福,自古就紧紧相连。

中秋佳节临近,聚聚福气庆团圆

甲骨文中的“福”字(由豆包AI生成)

这是9月12日,成都春熙路上前来打卡人们的真实写照,人们穿梭于古今文化交融的“聚福街”上,提前感受中秋聚福仪式所带去的浓厚兴趣。带着“会聚福,才有福”的想法,或是参与AR拍照抽奖,打卡“中秋第一福”特色装置,或是品鉴水井坊美酒参与“闻香识福”挑战,赢取福气大礼,让传统的福文化和聚福习俗可体验、可社交分享,让家庭亲友团聚多了一方温情天地。

中秋佳节临近,聚聚福气庆团圆

水井坊聚福街现场,邀全民参与聚福

据了解,这是水井坊在全国近20城打造聚福街的第一站,后续还将在泰州、呼和浩特、宜春等地陆续展开。该活动将走进所在城市文化地标或人气商圈,还原传统市井聚饮的热闹氛围,为百姓献上一方共饮空间、一个可触摸的聚福场。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即将到来的中秋平添一分色彩。

中秋佳节临近,聚聚福气庆团圆

水井坊聚福街盛装亮相成都春熙路

从600年前的水井街酒坊到如今的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延续至今有着深厚的酒文化底蕴,这早已为这场全民聚福行动埋下伏笔。

此次全民聚福节活动,并非简单复古,而是运用现代工具,为“郑重表达”“用心选择”“共享体验”这些仪式感的核心要素,找到了适配数字时代的新载体和新空间,让中断的“福气流转”重新畅通,同时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中关于聚福的方式。

中秋佳节临近,聚聚福气庆团圆

水井坊窖池中酒香四溢,成动人聚福信号

时代在变,精神永续。从青铜酒樽到电子福卡、电子礼物,仪式的外壳随时代流转,但对团圆、福祉的祈愿,始终是中秋月下不变的人心所向。寻找并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聚福”方式,或许是我们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中,留住那轮文化明月的关键所在。

作者:吕唐剑

编辑:马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9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