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中毒事件揭秘,99名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受影响,背后真相揭晓?
近日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涉及89名学生及10名学龄前儿童,事件原因正在调查中,具体情况尚不确定,相关部门已展开紧急救援和调查工作,以保障受影响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此次事件再次提醒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呼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公众健康。
9月17日开始,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多名居民陆续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均与当地一家名为“麦可美加乐”的面包店有关,引发广泛关注。
9月21日,遵义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报,截至当日17时,当地共有136人住院观察治疗,其中包括89名学生和10名学龄前儿童,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和腹泻。患者病症由沙门氏菌污染的三明治糕点所致,该糕点由习水县麦可美加乐食品厂生产。
多位当地居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麦可美加乐是当地的知名品牌,主要售卖面包和蛋糕,共有8家门店,均由麦可美加乐食品厂统一生产配送,许多学生常在店里买面包,作为早餐或午餐,“算是县城里最贵的一家蛋糕店”,“门店生意一直比较火”。据了解,引发此次中毒的是该店一款售价8元的火腿三明治。麦可美加乐的小程序显示,其商品介绍为“面包火腿+鸡蛋,一个面包补足早餐所需所有营养”。
麦可美加乐在习水县的店铺。图/习水麦可美加乐烘焙坊微信公众号
181个三明治
刘刚的女儿今年15岁,就读于习水县一所初中。9月17日,同学帮她买来一份麦可美加乐的三明治,食用后,她很快出现腹痛、腹泻和发热症状。随后,她被送至习水县人民医院,并于18日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肠炎,接受输液和灌肠治疗。刘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8日前后,当地有一百多人出现类似症状,她的女儿症状并不算严重,不少重症患者已前往遵义和重庆的医院。
同样家住习水县的马晓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的家人在17日购买三明治,5岁的弟弟次日食用后,开始发烧和腹泻,当晚被送至重庆一家三甲医院,随后住院,并接受隔离治疗。马晓莉介绍,麦可美加乐与当地部分私立学校有合作,但是涉事的三明治多由当地居民自行购买。
刘刚(化名)女儿在当地医院的检验报告。图/受访者提供
通报显示,9月15日至17日,麦可美加乐的8家门店共向137人零售三批次三明治糕点142单、181个,有187人食用过该糕点。涉事食品厂及8家自营门店已停止生产经营,市场监管部门已于9月17日晚对生产原材料及剩余成品进行查封扣押。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此次事故可能与食品加工环节操作不当有关。三明治常用的肉类、鸡蛋和蔬菜,都可能成为沙门氏菌的载体。如果工人接触蛋壳或生肉后未及时消毒,或将其与熟食、蔬菜放在同一操作台上,就可能导致交叉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范志红指出,三明治制作完成后,通常需在0—4℃下冷藏保存,如果门店冰箱温度不符合,或消费者购买后未及时食用,将其放置在室温下,致病菌就会迅速繁殖,数量越多,中毒反应也越严重。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三明治的生产流程对卫生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对环境、温度、操作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任何一个细节没做好,都可能导致食品污染。但在一些小型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生产条件未必能得到很好把控。“大部分三明治在低温下加工,没有经过高温杀菌,人们一般是直接食用,这也加剧了食物中毒的风险。”他说。
麦可美加乐售卖的三明治。图/截图
重症可能危及生命
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介绍,沙门氏菌是全球四大腹泻病病因之一,广泛存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人类感染沙门氏菌,通常源于受污染的动物性食物,也可能来自被粪便污染的蔬菜,甚至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被沙门氏菌感染后,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如果发展成重症,也可能危及生命。国内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段小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沙门氏菌分为伤寒/副伤寒和非伤寒两大类。前者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并可能引发肠出血、肠穿孔。随着卫生水平提升,这类病例已相对少见,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被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非伤寒沙门氏菌更为常见,引发的疾病通常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属于丙类传染病。
结合通报披露的时间线,段小军分析,患者食用三明治后1—2天出现症状,更符合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规律。“一般来说,非伤寒沙门氏菌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三天,而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则更长,通常需要一至两周。”他介绍,老人、儿童及体弱人群更容易感染沙门氏菌。
治疗上,段小军介绍,大多数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即使不用药,症状也常在一周左右缓解,但若出现频繁呕吐、腹泻,则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损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纤维为主,帮助肠道恢复。医生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以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
段小军认为,对普通人来说,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手段有限,一旦买到被污染的即食食品,“无论手洗得多干净,也难以避免感染”。个人和家庭能做的只是生熟分开、注意手卫生、留意食物保质期,并尽量减少生食。对于沙门氏菌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食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环节,特别是对食品企业的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刚、马晓莉、段小军为化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